東湖銀毫的采制工藝有八道工序
2017-10-16 來自: 西安良兆實業(yè)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1217
東湖銀毫的鮮葉十分細嫩,清明正是采制銀毫的時節(jié),一般采自福鼎大白茶、東湖早、毛蟹、梅占等優(yōu)良品種,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,芽葉高度為3厘米,十分勻齊。采摘的口訣是:“兩葉一心,身長九分,枝枝一樣,朵朵勻凈”。加工工藝分為殺青、清風、揉捻、做條、攤涼、整形、提毫、烘焙等八道工序。
殺青在平鍋內進行,殺青葉出鍋后,及時薄攤在篾盤內,并用扇扇涼,以祛熱氣;揉捻在竹盤內進行,揉至芽葉初步成條即可。做條工序對東湖銀毫優(yōu)美的外形形成,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。其法開始是用雙手將茶坯撈起揚炒,然后邊翻邊搓,反復進行,待茶坯初具條形,達六成干時出鍋。稍經攤涼,進行“整形”操作,邊翻邊炒,邊搓條,邊理條,反復交錯進行,直到茶條緊直,達八成干時出鍋,再經“提毫”和“烘焙”后,即包成0.5公斤裝的小包,置于塊狀石灰缸中貯藏候用。
東湖銀毫之所以“毫閃光”,除鮮葉的茶樹品種多毫外,與制作時的提毫工序分不開。提毫工序是緊接在整形工序之后進行的,其目的是破壞茶條外表的膠結狀態(tài),使芽葉上的茸毛顯露。